住宅百科

刘禹锡游览玄都观

  王叔文实行变法时,不仅有一批宦官对王叔文怀恨在心,而且很多大臣也认为王叔文地位低下,独断专行,也对他不满。唐宪宗即位后,大家都攻击他。王书文.原本支持王叔文变法的八位官员,都被视为王叔文的帮凶。宪宗下旨,贬韦执一等八人,流放边远为司马(官名)。历史上,他们与王叔文、王恭并称“二王八司马”。
  “八司马”中,有两位是著名文学家,分别是柳宗元和刘禹锡。柳宗元长于散文,刘禹锡长于诗。两人是非常好的朋友。这次,刘宗元被派往永州(今湖南零陵),刘禹锡被派往朗州(今湖南常德)。永州、朗州都在南方,距长安较远。那时,他们还是边远落后的地区。如果是别人连想都不敢想,心情就够难受的了。幸运的是,他们都是受过良好教育的人。他们相信自己的行为是正直的,失败时也不会那么沮丧。到了那里,除了工作,我还经常游山玩水,写诗。他们在诗歌中常常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,也反映一些人民的疾苦。例如,柳宗元的《捕蛇者说》是在永州写的。
  他们两个在那里住了十年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朝中的一些大臣想起了他们,觉得这些都是有才华的人。将他们留在偏远地区未免可惜,于是他们请求宪宗将刘禹锡和柳宗元调回长安,准备让他们留在京城为官。 。
  刘禹锡回到长安,看了一眼长安的情况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。朝中很多新提拔的官员都是他以前不喜欢、合不来的人,他心里很不舒服。
  京师有一座著名的道观,叫玄都观。有一位道士,在庙里种了一些桃树。当时正值春暖花开时节,桃花盛开,吸引了众多游客。有老友约刘禹锡去玄都寺赏桃花。刘禹锡觉得去那里散散心也不错,就和朋友一起去了。
  经历了十年的谪居生活,刘禹锡回到长安,看到了玄都寺新栽的桃花。他很感动。回来后,他赋诗一首:
    “紫路红尘吹脸,人人都懂得看花归来。”
  玄都寺万株桃树,皆是六郎之后栽下的。左边。”
  刘禹锡的诗在过去是颇有名气的,但这首新作一问世,很快就传遍了长安的消息。一些大臣原本不愿意召回刘禹锡。读完刘禹锡的诗,他们开始仔细思考其中的含义。不知是谁说的,刘禹锡这首诗表面上是写桃花,实际上是讽刺当时新晋权势人物。
  这一下子惹了麻烦,唐宪宗对他也很不满意。那些原本主张把他留在京城的人,已经无法再说话了。刘禹锡被派往亳州(今贵州遵义市)任刺史。都督比司马高一级,看上去是升迁了,但亳州比朗州更远更偏僻,而且当时还是一个人烟稀少的地方。
  刘禹锡家里有一位老母亲,八十多岁了,需要有人照顾:如果跟着刘禹锡去亳州,老妇人会受不了痛苦的。